50年代,尊孔学校的中学部在上午上课,小学部则在下午上课。一日,小学部放学后,四周逐渐冷清下来。突然传来一阵嚎啕声,原来有位一年级生的母亲还没来到,他心慌的哭了起来。这时走来一位高中生,关心的问明白后,二话不说,用铁马把小学生送回到‘哥洛士街’的家中。这就是尊孔学校的兄弟情!
1958年,为了遵循国家独立后的教育体制,尊孔学校分为尊孔中学与尊孔国民型小学,照样的在同一所校舍上课,上午是中学,下午是小学。为了申请改制,尊孔中学董事会于1962年3月26日去函向教育部要求拨地建小学。4月26日,教育部复函称将尽力安排所需的地段为小学建校之用。其实,这也是要符合教育部所定下的改制条件之一,即两间学校不能共用一所校舍。
1962年5月1日,尊孔中学董事会正式去函向教育部申请将尊孔中学改制为尊孔国民型中学,教育部迅速批准,过后也实现其承诺,拨地拨款给尊孔国民型小学建校。
引用尊孔小学校史的记载:“...1962年蒙政府拨新街场路地一段,计三依格半,为建新校舍,并津贴建筑费十五万五千元,于1962年12月6日成立筹建校舍委员会,由张士元任建委会主席,副主席:曹尧辉、林邦玲。总务:蔡荣兴。财政:陈泰阶。查数:荣兆华会计师,常务委员九名,建校委员一百九十三名。 在主席领导下,筹备工作积极进行,社会人士热烈支持,筹得建校费二十三万四千一百七十一元九角五分,遂于63年2月动土兴工,三层楼寓于1964年落成,共有教室21间。1964年底,本校迁入新校舍,旧校舍续办中学。……”
12/7/1962 的英文海峡时报(Straits Times Press)也有关于尊孔小学得到政府拨地拨款建校的新闻报道(请看图)。
如果说那时候的尊孔中小学董事们暗自沾沾自喜,应该是可以理解的。为了要让尊孔中学申请改制,而使到共用校舍的尊孔小学得到政府拨地拨款建校,那自然是好事。当然,华社一向来都认为政府拨款拨地建立华小,是理所当然,更何况华文小学教育已经纳入独立后的国家教育主流内,所以那不是什么值得宣扬的事情。
由于尊孔小学的新校地是属于政府的,那么就如吉隆坡州立小学和许多校地属于政府的小学一样,可算是名副其实的政府学校 了,也就是说政府对尊孔小学完全拥有主权。直到今天,没听过有谁认为尊孔小学从政府津贴资助的民办小学变成政府小学一事有何不妥,更何况尊孔小学保留了校名,也保留了董事会!
座落在‘八达岭’山(Petaling Hill)上的四合院校舍,也由尊孔学校改变为尊孔中学,再改为尊孔国民型中学。饮水思源是孔子的教诲,尊孔的儿女不敢忘本,在校舍正面额门的三角框内,一直保留着《尊孔学校》的校名,最近更为它添上新装!